全信股东还有多少股票呢?截至目前,公司股东户数为1.4万户。这意味着,如果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,其持股市值已经超过百亿元。而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目前,公司股东户数为1.4万户。这意味着,如果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,其持股市值已经超过百亿元。

一、股市里的那些“大咖”可信度有多少?

优质答案1:

大多数如果反过来看,可信度几乎百分之百,炒股如果靠信他们的,那就赶快离开这个高风险的行业,回家该干嘛干嘛吧。

优质答案2:

救鸭子,他们不会水!

优质答案3:

我的回答是可以参考,但不能全信,“大咖”的言论说白了也是屁股决定脑袋。

网红学者陈平曾引用美国知名外交官乔治-F-凯南的一句名言:“Do what American do, do not do what American say!”(照着美国人做的做,別照着美国人说的做!),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尚且如此,更不要说某个资本大佬,或是股市大咖了。

比如,有些“中国巴菲特”告诉我们,价值投资就是拿住好公司股票,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,做时间的朋友,永远不要卖。这话是说给散户听的,道理上没有错,但是你不能全信,因为至少有三点他们没告诉你,那三点呢?

一是我赔了不告诉你。

格雷厄姆提倡价值投资,并且著书立说,但当自己亲自下场做私募股权投资时,赔光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250万美元(相当于现在的一亿美元)。另外一个大咖费雪,他理论上是坚持长期主义的,到死都不给别人看股票账户,当他儿子继承遗产时才发现他的股票账户里只有很少的钱。

二是他早就卖了不告诉你。

曾经说教育是不需要退出的行业的大咖高瓴资本张磊,结果出政策前跑得比谁都快,到底是做领导的朋友还是时间的朋友呢?过几天医药CRO暴跌,一看股东名单,时间的朋友又在高位收割了无脑粉丝。

三是没告诉你他的身价有多厚。

这一点非常关键,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做到长期投资,是因为他背后有保险资金做支撑,越跌越买,能筹措到几乎用不完的钱。段永平没有告诉你他的基本盘现金流有多充沛。

最后还是私募大佬但斌意识到了这一点,他说基金可千万不能这么做,一旦基金跌穿0.8的止损线被清盘就没有然后了,股价未来再涨多少都与你无关了。

当然还有股市大咖告诉你的上市公司分红和炒股复利原则,我们不知道的是恒大地产这类的大股东恶意分红,损公肥私,把债务都能拿来分红了。复利只是一道数学题,投资很难实现。

二、注册制结构市场炒股到底还适不适合做中长线,长期持有一两只股票?

优质答案1:

注册制市场炒股当然更适合做中长线,而且长期持有一两只股票是最好的,也是一种炒股最合理的配置。

为什么注册制市场炒股更适合中长期持有呢?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在股票市场中长线持股是永远都适合的,不管是批准制,审核制度,或者注册制等,股市都会适合中长线持股。

其实股票市场永远都会打造价值投资,不顾虑资金去做投机风格,投机是短暂的,不长久的。而真正看得懂股市,摸清楚股市的规律之后的,这些老股民都是会选择做中长线,只有中长线持股才是最终的大赢家。

比如做中长线的投资者,持有抱团股,以白酒和医药为例,这些做中长线的投资者平均一年翻一两倍的收益;哪些投机者,频繁交易买卖的人,几年下来最终还是亏损的,正所谓徒劳无功啊。

所以通过A股过去的实际案例得知,注册制之下中长线持有一两只股票是可行的,但需要主要以下两个重点。

第一:选择的目标股非常重要,如果打算做中长线的,一定要选择白马股,也就是行业龙头企业股票最好,而且成长性稳定的股票。

这类成长股才值得拥有,反之如果持有垃圾股,在注册制之下坚定中长线持有,最终只会越持有亏损越大。

第二:耐心非常重要,说白了就是心态要好,能耐得住寂寞,经受的波动的考验,只有这样不管这只股票怎么波动,只要不达到目标就不出货。

如果心态不好,经不住诱多,总是去看到自己的股票一跌就担忧,看到别的股票涨了就认为自己的股票垃圾,这样的心态不适合中长线。

所以只要注意这两点,选好目标股,具备优良心态等两大因素,在注册制之下炒股,最好的投资风格是中长线持有,坚定一两只股票做价值投资,相信这样会有不错的收益。

总之要明白一点,股市注册制之后垃圾股不值钱了,反而优质股票资金更集中了,优质股票反而更加适合做中长线,如果持有一两只股票坚定价值投资,这样做才是股市最大的赢家。

优质答案2:

炒股,中长线永远适合的,伟大的公司都是小公司成长起来的。

但是,要会研究分析行业趋势,以及公司基本面,不是盲目跟风买入一个股票中长线持有的。要建立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,才可以考虑中长线持有!

三、股票书籍真的有用吗?

优质答案1:

先说说我自己吧,自己2021年8月开始炒股。一进股市什么都不懂,追涨杀跌,3万的本很快就亏1万5千左右。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缺乏股票知识,马上买书进行学习,稳定心态。慢慢操作不用太频繁。从亏1万5慢慢回本,2021年年底翻至赚5000。元旦之后又各路下杀,最大又亏1万多,现在还有8000多回本。总结一下,不是在回本的路上就是在亏钱的途中!

优质答案2:

当然有用,但前提是要看投资大师级人物写的书,特别是自己亲自写的书,没有亲自写的,也最好是要授权别人写的,毕竟任何旁人的解读,由于认知上的差别,很可能和实际情况会有所偏差,如果带入了写书人很多自己的观点,恐怕还和本人是有差异的。

当然有些人会在站在大师的肩膀上,根据时代的变化,补充很多新的案例,提出很多新的进化过的理解,这些也是值得去读的。

但如果想系统的理解一种投资理念,最好还是从最早期,尤其是经过几十年时间检验还很经典的那些书开始读起,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感悟,去读后来一代代投资大师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和新的理解,这样对这种投资理念理解起来会更系统,收获也会更大。

比如如果想系统的学习价值投资,最经典的《聪明的投资者》就是必读书籍,这本书对价值投资理论和实践方法做出了非常系统的阐述,且历经近百年仍然非常的经典,所以对你建立最基础的价值投资理念非常有帮助。

当时格雷厄姆和多德还有一本《证券分析》,但看这本书需要很深的财务功底,且翻译的也很晦涩,很多当时的财务处理方法,到现在其实也早就修改过了,所以普通人也未必能读得明白。

价值投资这条路上,其实后来也有很多投资大师前辈的书籍,比如:

  • 《巴菲特之道》和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:巴菲特没有自己写过书,他亲笔写的只有每年的致股东信,但《巴菲特之道》这本书是他授权写的,所以相对还是比较客观的在阐述他的投资理念和一些案例分享,算是理解巴菲特的经历和投资方法比较好的一本书了。
  • 《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》:林奇也是华尔街一代价值投资的大师,这本书是他自己写的,有很多他自己投资方法的总结和思考,也分享了很多他自己成功和失败的案例,可读性还比较强,尤其是给了普通投资者很多很中肯的建议,也是对我非常有启发的一本书。
  • 霍华德马克思的《周期》:这本书其实有很多对投资周期深入的思考内容,他虽然没有直接写要怎么买股票,但如果想做长期投资,了解周期是必须的,它也让你对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  • 利弗莫尔的《股票大作手回忆录》:作为华尔街的一代传奇,利弗莫尔虽然是趋势投资者,但其晚年的投资理念,其实也越来越向价值投资趋同,这对现在更愿意在短时间内赚更多钱的投资者来说,可能更有启发,而他对自己一生投资经验的回顾和总结中,能带给大家的启发一定是非常多的。
  • 李录的《文明、现代化、价值投资与中国》:这本书很新,是我今年读的收获很大的一本书,巴菲特和芒格都非常欣赏李录,芒格的家族基金也有交给李录打理,这本书的视角跨越的时间周期很宏大,对中西方近现代科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,对现代要如何做价值投资,都有比较深刻的思考。
  • 国内的一些价值投资大师们的书:邱国鹭的《投资中最简单的事》、但斌《时间的玫瑰》、张磊的《价值》等等,这些书中都有这些前辈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,很多自己实际案例的分享,都是值得去读的好书。

以上分享的,都是和价值投资直接相关的一些书籍,其实学习价值投资要读的书,远不至于这些,芒格就说投资需要多元思维模型,他是怎么说的呢?

“ 长久以来,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——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,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。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。有了那个系统之后,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。”

想能对行业、对公司看得更准,理解得更深刻,你的认知一定要不断提高,建立自己复合的思维模型,这需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圈,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。

买股票看起来好简单,但对人认知的考验是巨大的,想做好投资,活到老、学到老,一定是必须的。

除了价值投资之外,其实还有很多不同流派的投资大师的著作,大家感兴趣的都可以去读,至于最后你自己适合做哪种,也因人而异,但读得多了,一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,最起码,对自己认知的提升也一定是有帮助的。

多读书、多实践、多思考、多总结,相信对你炒股,一定是有帮助的。


感谢大家关注支持@财经大表姐,让我们一起学投资,让财富增值!

四、为什么有些有悟性的股票投资者认清指标的本质后会抛弃指标?

优质答案1:

谢邀。

指标,是什么?有些人很容易神话指标,也希望于靠着一个指标或者简单模式包打天下,迎娶白富美,当上CEO,走上人生巅峰。

王国维说人生有三重境界:"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"此第一境也。"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"此第二境也。"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"此第三境也。

对于指标的认识也是这样的,在初学之际,在摸索之中,突然发现某个指标非常好用,某个模式直接。成功率很高。这时候难免会有一种,自己股神附体的感觉。这是第一重境界,也是很多新股民,刚入市不久的感觉,尤其是在牛市的最后一段。

当到第二个阶段的时候,就会发现,这种方式不是万能的甚至,屡战屡败,然后不相信自己屡败屡战。只有经历过这个阶段当中,是遭受挫折和自我否定的阶段。走过了这个阶段才会发现,指标和模式的局限性,并寄希望于指标拯救自己是错误的,荒谬和愚蠢的。

所以,并不是放弃原来的指标。而是把指标只看成是指标,不再盲目的相信指标,盲从指标。终究还是要走过自己的这个心理阶段的。

指标是什么?指标就是指标。至少一个系统需要有,价值观、方法论、工具几个部分来构成。工具只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衍生。而不是全部。

优质答案2:

我们普通投资者选择股票的能力还是要受到限制的,主要原因是没有专门的证券知识,财务能力,经营分析能力。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的未来行业,盈利水平,财务指标等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分析辨别。

我们要知道交易所会依据国家,国际通用的分析与方法选择行业,盈利,财务指标等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分类,进行选择指数股票。同时也会定期的入选与退出其指标股。实行的是最直接的优胜劣汰制度,这种制度基本上给予的分析与结论还是比较准确的,特别是世界主要指数美国史丹利,富时指数等都有严格的标准与经验。所以学习与鉴别上市公司还是要参考这些大公司的投资建议。

但是就是世界著名的投资公司的建议也要和投资者资金,数量,资金时间长短等考虑,还有市场入市的时机等问题的综合分析判断后,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投资。本人还是主张根据指标股进行参照是比较稳妥的方法。